市场,也被认为是碳排放制度建设最先进的地区买球官方手机app,通过对各企业强制规定碳排放量,为全球减碳做出巨大贡献,在世界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处二级调研员汪燕曾撰文表示:“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碳市场建设的前提。欧盟制定了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诸多基础法律文件,确定了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共同标准和程序,各国所制定的排放量、排放权的分配方案也需经欧盟委员会审核许可后才能生效。正是因为有了完善的法律保障,欧盟的减排效果明显好于美国等没有国家强制碳排放立法的国家。”
目前,我国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框架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在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秦天宝看来,虽然我国已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但政策要求尚未完全上升到法律层面。“双碳”工作具有明显的政策先行特点,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和部分地方立法予以规范。然而,政策对交易中的很多核心问题,比如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中心的地位以及交易流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还缺乏明确规范。因此,实现“双碳”目标须尽快完善碳市场司法协同机制。
此外,汪燕介绍,完善的MRV制度是碳市场建设的关键。MRV是指对企业碳排放量的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进入碳交易市场的企业有义务对其一年的碳排放量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并将所有数据和监测情况形成碳排放报告。为了体现数据的公信力和透明性,企业需将碳排放报告交由第三方机构核查后进行交易。欧盟的MRV体系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试运行阶段,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是不存在的,排放权只能根据估计发放给企业,由此产生了排放权发放过多、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诸多问题。但欧盟利用数年的试验期,不断收集、修正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现已建立庞大的企业碳排放数据库,同时也建立了完整的MRV体系。
汪燕进一步表示:“对于一个交易无形产品的市场来说,市场参与者的信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在碳排放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都将打击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我国的碳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监测、报告、核查还是薄弱环节,建立真实、准确、全面的碳排放数据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从国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大都经历了由小到大、逐步扩大控排行业、降低市场门槛、增加清单企业的发展过程。如何将国外成熟的机制引用到我国的碳市场建设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编审陈星星认为,首先可以参考欧盟碳市场制定的三阶段发展路径和第四阶段(2021—2030年)时间表,以3到5年为一个周期建立清晰的碳市场发展路线图,对企业的减排过程采用动态调整的模式。其次,尽快建立和实施碳配额总量拍卖分配机制,拍卖收入用于提高能效和发展清洁能源的比例不低于三成。为保证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碳价平稳运行,在引入碳排放拍卖分配机制后,可以参考欧盟的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SR)、加州碳市场和韩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先进做法,在引入拍卖机制后,尽快建立配额价格抑制储备和“柔性”市场调节机制。同时,完善信息披露、市场监管与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接轨国际的核查及数据管理制度。加快引入做市商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提供多元化、数字化碳金融产品和管理工具。
“健康有序发展碳金融,有助于更有效发现合理碳价,完善碳定价机制,推动纳入碳市场的控排企业以成本效益优化的方式实现碳减排目标。”近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也逐步成为绿色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对绿色低碳的科技、投资、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建设一个规模巨大、健康繁荣、活跃有效的碳市场,不仅仅是碳减排的要求,也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需求。
对比全球成熟碳市场,欧盟碳交易市场从2005年运行开始,就开展了碳配额和核证减排量等金融交易,衍生品交易量占碳市场交易总额的90%以上。如今,欧盟碳交易市场拥有丰富的产品种类,包括现货、期货、期权等。
反观中国市场,目前的碳期货、碳期权品种仍在开发阶段,推出的碳金融衍生品在种类和规模上难以满足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发展需要,仍有很大的成长进步空间。业内人士指出,下一步应该积极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金融属性,打通碳金融现货和衍生品的交易界限,分阶段推进碳金融产品建设,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减排领域,以市场化机制促进我国碳市场更好地发挥节能减排的功能。
近日,青岛港国际油港有限公司与某香港贸易公司在投控集团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青岛能源中心)平成20万立方米原油罐容交易,并通过山东交易市场清算所、中国银行与青岛能源中心共同搭建的跨境资金支付体系完成结算,标志着平台首笔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业务落地。
一直以来,青岛能源中心依托山东省世界级航运枢纽和炼化产业优势,致力于建设面向上合组织、辐射“一带一路”和东北亚的国际性能源交易中心。平台集聚油气产业链核心资源,已上线近、中、远期的原油罐容交易产品,覆盖长租、临租两大交易场景,实现了山东港口罐容线上交易业务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实现原油罐容交易额8.52亿元、交易量3077万立方米,入驻产业客户360余家,吸引8家港外库区入驻平台开展罐容线上租赁业务,行业影响力快速提升。
下一步,青岛能源中心将常态化开展原油罐容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业务,并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持续与国内外相关银行深化合作,推动货物贸易项下跨境结算实现突破,进一步完善油品全产业链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功能,为推进高质量共建“”、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贡献平台力量!
探索数据要素市场,贵阳始终走在前列。2015年,全国第一家数据流通交易场所——贵阳交易所成立,并在2021年进行优化升级,全面激发潜力,释放红利。
打开贵阳交易所官网,首页实时更新着累计交易额和入驻交易市场的主体数。截至2024年7月31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入驻交易市场的主体1424家,累计交易额47.87亿元。
2022年5月27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了全国首套数据交易规则体系。体系的形成让数据交易变得更流畅,过程中还达成了多次“全国首个”。2023年年初,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获国家OID注册中心授权,成为全国首个数据要素登记OID行业节点,面向全国提供数据产品登记、数据资产登记、数据交易登记等服务,成功破解“确权难”的痛点。同时,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指导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还成功上线了全国首个数据产品交易价格计算器,解决了数据“定价难”的困扰,在交易所的网页上,“价格计算器”几个字十分醒目,点击进去后,用户输入行业、应用场景、数据质量等信息后,即可获得具有公信力的数据产品价格区间。
2023年4月,全国首笔个人数据合规流转交易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场内完成,此次交易因为探索出了一个既能满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合规要求、数据安全要求,又能够促进个人数据流通、实现个人信息主体分享交易收益的新模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数据合规和交易方案,成功入选“2024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十个重大影响力事件”。
规范数据交易、提前占领市场,贵阳近年来在数据流通交易领域“先行先试”的优势正逐步体现。据悉,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还将继续深挖数据要素价值,持续推动数据流通交易多层次市场建设,为数据流通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贵州范例”。
海南国际清算所上线日,首笔太仓甲醇掉期交易清算业务落地海南国际清算所(以下简称海清所)。为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风险管理的需求,海清所推出了化工掉期业务,并更新可清算目录,新增太仓甲醇、广东甲醇、东营甲醇、华东纯苯、江苏苯乙烯五个化工清算品种,为化工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2023年以来,海清所陆续推出钢材掉期和铁矿石掉期,采用市场认可的、公允的现货商品价格指数作为结算标的,构建无自然人参与的机构会员体系,结合国际先进的ISDA协议规范交易行为,推出完善高效的撮合与双边报价机制,疏通现有掉期市场存在的信息壁垒与交易阻塞,为实体企业提供安全便利的套期保值工具。目前掉期交易规模增长较快,流动性显著提高,业务模式逐步得到市场各方认可,为化工掉期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中等地区的甲醇,以及乙二醇、PX、PTA等关键化工品种的掉期清算研究,逐步完善石油化工与煤化工领域的掉期产业链,建立掉期服务实体经济的健康生态。下一步,海清所将继续完善清算所服务市场功能,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深化与各类企业、机构等参与主体合作,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海清所力量。(文章来源:期货日报)